春好正是耕种时——各地春耕备耕一线见闻
春分节气临近,广袤田野上,正耕种生机盎然的各地AG超玩会入口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备耕各地及早落实各项举措,春好春耕加强对农民技术指导,正耕种着力稳面积、各地增单产,备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春好春耕绿色发展,正耕种为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夯实根基。各地
粮食播种面积力争17.7亿亩以上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备耕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春好春耕育秧中心十分忙碌,浸种、正耕种催芽、各地覆土等环节有条不紊进行。“通过工厂化育秧,不仅育秧成本低、质量好,育秧时间还比传统人工育秧缩短7至10天。”合作社负责人季孟加介绍,目前合作社已接到早稻育秧订单8000多亩。
一年之计在于春。AG超玩会入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在河北衡水,500余万亩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在江西赣州,油菜花开正盛;在广西贵港,农民育秧备耕一片繁忙。
2024年3月12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史召乡北高五村农民驾驶农机在麦田喷洒农药。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目前全市冬小麦长势良好,土壤墒情充足,大部分地块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到80%左右,能够满足小麦返青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衡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李欣华说,有关部门抓好农机深松作业,提早预防病虫草害,加强测土配方、精准备肥、直通式气象服务,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展开。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9.3%,同比高1.1个百分点,比常年高2.6个百分点。据3月13日最新农情调度,全国早稻已育秧32.6%,已栽插3.2%,北方春小麦已开始播种,预计4月上旬东北开始中稻育秧、“五一”前后玉米大豆大面积播种。
2024年3月9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杨亮亮操作植保无人机给冬小麦施肥。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重点抓好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等工作。今年要努力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集成组装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实现全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全覆盖。
深入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农业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
“一定要及时清沟沥水,防止根系冻伤,并追施肥料。”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镇千亩油菜基地,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员杨炳一直在指导农户做好油菜抗寒工作。为降低低温多雨天气对3万多亩油菜的影响,石城县组织了100多名农技人员下沉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
返青后适时镇压,因地因苗分类管理,科学肥水运筹,做好干旱、倒春寒等防控……近日,在衡水市枣强县恩察镇的节水优质小麦麦田里,县农技站站长详细讲解了麦苗生长特点和管理建议。
为更好将试验田、示范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农业农村部2023年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把各类单项增产技术措施组装起来,覆盖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等全链条全环节,提供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今年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在主产县整建制推进。
在广州莲塘村举行的黄埔区春耕春播现场会上,一台自行走农机在进行喷洒作业(2024年3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好技术真正让农民用得好,需要绵绵用力、持之以恒。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
各方力量正在汇聚。近日,在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先正达集团中化农业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播种、耕作、施肥等关键环节组织春耕技术培训1000余场,参与农户超过2.8万户;在湖北荆州,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单位举办2024年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启动会,将全年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现代植保机械应用等开展培训;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等主导品种,精密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296项,为春耕备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2月27日,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的农民在尉氏农机市场上选购农机。新华社发(李新义 摄)
七部门联合部署确保农资质量
春季农业生产,种子、化肥、农药等是重要保障。
不久前,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戴坊镇农民邹永豪一大早赶到集镇的农资店,详细询问优质早稻品种和农药、化肥价格。
“农事时间紧,我需要600多斤早稻种子,和公司谈好数量和价格,他们会送货上门。”邹永豪说,县里对早稻种植大户和稻田“单季改双季”扶持力度大,他对今年种稻有信心。
2024年3月12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双星村的智能育秧基地内,秧苗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精心照料下长势喜人。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农时不等人。在贵港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轰鸣,一袋袋肥料被打包下线、装车运往各地。“每天30多辆车到公司装货,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生产超2000吨肥料,保障化肥及时供应。”公司负责人余一清说。
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近日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农资打假新措施新办法。其中,农业农村部派出10个调研指导组分赴地方,组织各地开展大排查,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着力整治农资“忽悠团”进村兜售和网络非法售种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将化肥产品纳入民生领域“铁拳”专项执法行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进一步完善农资质量管理制度。
2024年3月7日,农民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舞阳村管护土豆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攀学摄)
据农业农村部农资保供专班调度,截至3月13日,省、县两级化肥下摆到位率分别为82.3%、70.2%,主要化肥品种供应稳定,能够满足春耕用肥需要。
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农民在田间抢抓农时、辛勤劳作,工厂开足马力、抓紧生产。人们种下一粒粒种子,用汗水浇灌希望,共同培育新一年的好收成。
-
从牧场到餐桌,玩转八大菜系,一头牛的怪异道路‖上桌啦梅州一集体两作品获奖!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名单公布“情暖驿站”关爱公益活动启动,5座加油站春运期间提供暖心服务福兔来了!《癸卯年》特种邮票今日首发,市民可这样购买→一图速览2025年中间一号文件暖冬行动关爱老兵,为梅州这群“红马甲”点赞!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三涨五跌一平!嘉应制药涨幅振幅最大,博敏电子换手率最高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三涨五跌一平!嘉应制药涨幅振幅最大,博敏电子换手率最高清明时节缅怀英烈 汲取力量勇毅前行新春走基层丨美味古味都是年味 春风汉风更添新风!客都梅州处处洋溢别样热闹和喜庆
- ·跨“粤”山海的她们,撑起美不雅“疆来”半边天
- ·“十大新闻”系列评选结果出炉!这些,是“2022梅州记忆”→
- ·梅州过年天气如何?受冷空气影响,初三初四气温将下降6℃!
- ·展览时间持续至1月29日!全国书画篆刻展览在梅城开展→
- ·2025清明档新片票房破6000万
- ·点赞!梅州多家单位和个人获省级荣誉
- ·9日起,粤港直通巴开通梅城、兴宁班线!
- ·梅州2位专家5个单位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智库专家及咨询机构公布
- ·李敏怀:七大策略助力清远丝苗米财富
- ·“就”在梅州!5000+优质岗位“职”等你来→
- ·暖冬行动关爱老兵,为梅州这群“红马甲”点赞!
- ·打造最“客”味!梅州机场服务案例入选“2022年度中国民用机场服务优秀案例”
- ·2025年清明档新片总票房破亿元!《不说话的爱》领跑
- ·省人大代表张雪莲建议:加强山区山坑田耕作道建设
- ·点赞!梅州多家单位和个人获省级荣誉
- ·寄语2023!一起分享你的暖心时刻与新年期盼~
- ·上海黄金交易所提示投资者: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 ·河堤边救生圈和配套绳索不翼而飞!相关部门称近日将换新,望市民爱护救生设备
- ·梅州气温将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10℃以上!请注意防寒保暖
- ·暖冬行动关爱老兵,为梅州这群“红马甲”点赞!
- ·来佛山养鱼吗?佛山多宗鱼塘流拍,塘租也降了
- ·彩民注意!1月19日至28日,广东福利彩票将实行春节休市
- ·梅州2022年跨境电商交易额18.6亿元,比增94.56%!
- ·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股价八涨一跌,博敏电子领涨且交易最活跃
- ·4月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发布 广东南部部分地区森林火灾风险较高
- ·“十大新闻”系列评选结果出炉!这些,是“2022梅州记忆”→